东北大利好!吉林打通出海口

电商界首页    跨境电商    东北大利好!吉林打通出海口

东北大利好来了。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近日,海关总署联合三部委批复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最近啊,网上关于东北崛起的新闻是铺天盖地。
 
前有:沈阳都市圈正式获批,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正式落地。
 
后有:吉林省一季度GDP以8.2%的增速领跑,黑龙江同比增长5.1%,辽宁4.7%。2023年一季度,东三省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4.5%)。
 
现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将成内留货跨境中转口岸,时隔163年的海参崴港口,对中国又再次开放了。
 
东北利好消息频出,振兴崛起加速推进!

 

主要的部分就是:从2023年6月份开始,可以从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出海直达海参崴了,这对中俄两国海上与内陆贸易是绝对的利好。
 
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黑龙江、吉林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
上一次,还是在163年之前!
 
为什么俄罗斯把这个关口给打开了呢?而且是向着中国东北地区。
 
首先,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因是,俄罗斯需要发展,需要经济上的维护与增长,在俄乌对抗的背景下,以米国为主导的西方多国对俄罗斯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强力制裁,似乎,也只有中国这位老大哥,在此时此刻能够依靠了。
 
这便促成了中国打通海参崴航道。

 

“海参崴”,如今早已被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已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每年集装箱的贸易吞吐量将近100万,这数据,着实很吓人。
 
中俄贸易迎来双增长,70%用人民币结算。
 
据数据统计,2023年1-2月,中俄贸易额约3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1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进口186.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以下为全文内容:

 

为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促进利用境外港口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合作,海关总署决定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2个港口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二、跨境运输过程中,运输企业须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动植物疫情和外来物种传入。

 

三、其余事项按照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42号执行。

 

本公告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是指国内贸易货物由我国关境内一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中国关境内另一口岸的运输方式。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2013年,海关总署解读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和商品粮的生产和储备基地,由于运力有限,东北地区运往南方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出。这不仅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也使我国其他地区难以有效利用这些重要资源。

 

多年来,海关总署一直对“北货南运”问题十分关注,多次积极主动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对东北省份提出的内贸货物借道国际水域运输的个案请示,予以支持和协助。考虑到运力紧张问题长期存在,海关总署还专门组织人员调查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开辟适宜的运输路线,黑龙江省政府也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赴俄滨海边区考察出海运输通道,并已就运输线路及港口问题与俄有关方面达成共识。

 

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4月13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的俄中贸易额为538.46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中国对俄出口240.74亿美元,同比增长47.1%;进口增幅为32.6%,达到297.72亿美元。

 

报道称,3月份的双边贸易额为200.65亿美元:俄对华出口货物110.21亿美元,进口90.44亿美元。

 

在2022年,俄中贸易增长29.3%,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

 

 

2023年5月17日
收藏